何欣:“30分钟”的落地式教学,像核武器一样虽小却使用威力大。

何欣 微课 11130教学法,“30分钟”就能够完成一次落地式教学,像核武器一样虽小却使用价值大。一个业务问题  业务问题必须聚焦、有侧重,而不是大而全、系统化的,类似业务流程中某关键节点、管理场景中某场景性的问题。例如,“遇到客户投诉怎么办”,这是一个聚焦式的问题,适合选用11130教学法;相反,“将新产品设计推广上市的全过程”,就属于比较系统化的问题,加之其内容太多,因而难以通过11130教学法讲清楚。

       何欣说“我在万达学院任教学副总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和业务部门联手设计了两天的课程,结果到了实施阶段,业务部门却认为课程占用的时间太长。我只能将课程内容进行压缩,改成一天的量。但是,业务部门还嫌一天的内容多,遂改成半天的量。最后,又因为业务部门高层领导要参与相关专题讲话,导致连半天的时间都没有,我看着准备好的课件和讲师,欲哭无泪。

       这是一个典型的业务部门迫使培训变“微”的场景,其实不只是我,相信很多小伙伴在实施培训的时候都遇到过。业务单位很忙,安排长时段的培训,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或没办法实施。 

       那么,如何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一场培训,且解决问题,学习案例,同时能让工具落地呢?经过我们的反复研讨,“攒”出了一个很有实战意义的微课教学工具——11130教学法。

%K(SU0$IX1~0AHYQ%)F8GQ1.png

       所谓11130教学法,指一场由案例引发的微培训。一堂课只要30分钟,通过一套实用并落地的工具,学习一个实际案例,解决一个问题。这就是11130教学法的基本结构。

       第一个“1”,一个业务问题  业务问题必须聚焦、有侧重,而不是大而全、系统化的,类似业务流程中某关键节点、管理场景中某场景性的问题。例如,“遇到客户投诉怎么办”,这是一个聚焦式的问题,适合选用11130教学法;相反,“将新产品设计推广上市的全过程”,就属于比较系统化的问题,加之其内容太多,因而难以通过11130教学法讲清楚。 

       第二个“1”,一个实际案例  案例要吻合主题,且是微案例(见图表2)。同时,该案例需满足四大特点。一是配合主题,如讨论客户投诉的问题,案例应为某项目遇到客户投诉并有效解决的事件;二是少讲理论,即直接从案例背景入手,开门见山讲明事情本身的发展过程,以及解决方案;三是明确阶段,指标明该案例所对应业务问题的阶段;四是提炼价值,清楚提炼该案例对业务的借鉴意义和使用价值。

X_GU)ZM3I~@2G`I1S[4F$MX.png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提供给学员“案例背景”部分,让其了解所发生的具体问题;其次,通过研讨的方法,要求学员提出自己对该案例的解决建议;然后,再跟原案例的“分析及解决对策”部分相比对,从而验证大家的成果。

       第三个“1”,一个解决方法(工具)  这里的工具可以是表格、流程、思路、方法等。通常情况下,按照工具使用的难易程度,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简单型工具、复杂型工具(见图表3)。如果工具描述起来比较简单,直接将其写在实际案例的分析及解决对策里;若相对复杂,则需将文档、OA流程、邮件记录(含图片等)以附件形式标注在实际案例的解决对策中,在授课时单独打开或调用。

1683786959550.jpg

     “30分钟讲解”  30分钟,其实是一个概数,也可以为20分钟或15分钟,只要能点明主题、传递案例、分享工具即可。综合我实际使用11130教学法的经验,“30分钟讲解”的过程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研讨型讲解方式、讲授型讲解方式。

       如下图所示,研讨型讲解方式是我比较推荐的讲解过程。首先,用20%的时间介绍一下主题和案例背景;然后,用50%的时间带着学员做课堂讨论(这部分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如能量集市、团队列名等);最后,用30%的时间总结一下工具及使用要点。

1683786983569.jpg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如果大家的研讨结论大于案例中的原始工具且有意义,那么就可以将此结论作为原工具的补充;另一种,如果大家的研讨结论小于案例中的原始工具,那么讲师在公布工具的同时,应对缺失部分略加讲解。

       11130教学法使用起来快捷、方便,具有超高的实践价值。它可以发生在业务会议的间隙,甚至把半天或一天的教学切为以不同问题、主题为单元的“微课堂”,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达到“两快(快学习、快培训)三随(随时学习、随时培训、随时分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