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师制的师徒核心逻辑及匹配方式!

师徒匹配。一般而言,师徒匹配应遵循“需要提升哪个领域,就向哪个领域的专家学习”的大原则。以提升岗位知识技能或某个专业领域的技术为主要目的的导师制项目,师徒匹配主要以专业领域、专业程度为主要标准,以拓宽管理视野和提升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导师制项目,师徒匹配则以被辅导者的职业发展方向、管理短板与导师长处的契合为主要考量因素。因此,新员工的导师通常是其所在岗位的绩优业务专家,而管培生或管理高潜后备的导师则是其所要发展的管理领域的资深管理者。

基于项目需要达成的目标,同时考虑到导师库的情况,导师制项目负责人需要决定是采用一对一导师制、小组导师制、混合型导师制还是多对一导师制。一般而言,对于校招生,特别是管培生,企业愿意动用更多的、不同领域的导师对其进行带教辅导,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更需要被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中更可能拥有相对充足的、有能力担当学生导师的资源,因此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导师制的情况比较多。

 

就如往篇中所提到的,业务导师和人力导师搭配、技能导师和生活导师搭配、定岗导师和轮岗导师搭配等情况比比皆是。而对于企业中任职时间相对较长的被辅导者,如高潜人才、管理者后备、新任管理者,以及老员工,若导师资源充足,可采用一对一导师制:若导师资源缺乏,则可考虑小组导师制或混合型导师制 (“小组+一对一”,让被辅导者相互成为对方的同伴导师)。

 

对于小组导师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一名导师同时带教辅导的对象数量的上限。通常来说,数量上限是基于被辅导者的成熟度决定的。被辅导者越成熟,对导师的依赖和需求程度越低,那么一个导师可同时带教辅导的对象就越多。例如,一名技术专家可以同时带领 5~8 名技术级别稍低的工程师共同学习某个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探索和研讨前沿技术,一名资深的管理人员可以同时带领 2~3名新任管理者共同拓宽管理视野,促进管理能力提升。但对于校招生,应尽量采取一对一导师制,若企业不具备为一名校招生配备一名导师的条件,建议一名导师同时带教的校招生不超过3名,且让校招生之间互相配对成为导师,以减少导师在带教辅导时间投入上的压力。

 

这里着重讲解下师徒匹配。一般而言,师徒匹配应遵循“需要提升哪个领域,就向哪个领域的专家学习”的大原则。以提升岗位知识技能或某个专业领域的技术为主要目的的导师制项目,师徒匹配主要以专业领域、专业程度为主要标准,以拓宽管理视野和提升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导师制项目,师徒匹配则以被辅导者的职业发展方向、管理短板与导师长处的契合为主要考量因素。因此,新员工的导师通常是其所在岗位的绩优业务专家,而管培生或管理高潜后备的导师则是其所要发展的管理领域的资深管理者。

 

师徒匹配在满足领域匹配这个大原则的前提下,还可以考虑人口特征、背景经历及兴趣爱好、个性风格等辅助因素。

人口特征

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籍贯、民族、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常驻地等因素。“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似乎不太适用于师徒匹配,一般而言,同性别师徒更容易建立关系和便于开展带教辅导。常驻地则是影响师徒互动便利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异地师徒大部分时间只能采用线上沟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关系的建立,师徒匹配采用就近原则对导师制项目的开展是有利的。师徒在年龄、籍贯、民族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上的匹配则受各企业的文化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背景经历及兴趣爱好

背景经历及兴趣爱好包括毕业学校、专业、曾经服务过的行业/企业/职能/岗位、在本企业的司龄及兴趣爱好等因素。通常,有着相似的背景经历或兴趣爱好,会让师徒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更快地建立连接和相互理解。

 

个性风格

个性风格指的是性格、行事风格或行动的倾向性。至于师徒之间的风格越相近越容易建立信任关系,还是风格差异越大越容易建立信任关系,并没有规律可循,是否把个性风格作为师徒匹配的参考医素,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师徒匹配的方式

除了设定师徒匹配原则,还要为项目确定师徒匹配的方式。企业中常用的师徒匹配方式有以下3种。

项目指定:若导师和被辅导者来自不同的部门/职能,项目组织者根据设定的匹配原则,对导师和被辅导者的各维度信息进行整合,直接配对师徒后,予以公布。对于新员工或新技能导师,通常由用人部门的管理者根据新员工岗位、新技能的特点及本部门人才能力分布状况进行推举和指定。有些企业则直接让被辅导者的直属上级作为导师。采用指定的方式进行师徒匹配,既能充分考虑企业或部门内的实际情况,确保导师资源得到公平和有效的分配,也能比较高效地完成师徒匹配环节。但采用这种方式有时也会导致“强扭的瓜不甜”,这时就需要相关方去沟通和提出解决方案。建议项目组预先针对这种情况制定备选方案,如为一名导师(被辅导者) 指定一名首选的被辅导者(导师)和一名备选的被辅导者(导师),这样更能增加这种匹配方式的灵活度。项目指定是企业最常用的师徒匹配方式。

 

自行配对:有些企业把导师和被辅导者的相关信息放在一个线上平台上展示,或者通过系统发布给项目参与人,让相关方自由选择心仪的导师被辅导者。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者在后期建立师徒关系时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但这种方式比较耗时,沟通范围相对广,沟通成本也相对高,效率可能不太高。采用此种配对方式,除了需要考虑是否会因为相对保守的员工关系或企业中层级太分明而造成参与者选择时有压力,还需要注意增加灵活性,让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 2~3个选项,并指明优先顺序。这样导师制项目的组织者可以在确认师徒配对名单中留有余地,在项目整体层面做相关的统筹和拿量,避免出现某些导师特别受欢迎,而另一些导师被冷落的情况。

 

随机匹配:这是师徒匹配中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可通过专用的系统或软任进行,并让系统或软件自动识别需要多大程度的“随机性”,如依照领域匹配的大原则、其他因素随机,或者所有因素都随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种方法的风险是太随机,可能出现师徒情况完全不匹配、项目无法达成的情况。在现实中,随机匹配也是企业采用较少的匹配方式。

文艺拼贴风毕业季拼图晒照手机海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