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培训经理.破局》,学培训项目设计和管理

付老师文笔好,讲故事能力强。所以,这本书里,职场感情戏丰富,美女如云,情节跌宕起伏。如果拍成电视剧,收视率很高。这是一本“披着羊皮的狼”,羊皮是“职场情感剧”,“狼”是培训项目设计和管理。为了避免大家只记住了白黎、何玉琪、方怡、蔡美丽、叶悠凌、苏芩等美女,忘记了这本书其实是讲培训的,我就写一篇另类读

39.png

这是一本“披着羊皮的狼”,羊皮是“职场情感剧”,“狼”是培训项目设计和管理。

为了避免大家只记住了白黎、何玉琪、方怡、蔡美丽、叶悠凌、苏芩等美女,忘记了这本书其实是讲培训的,我就写一篇另类读后感,记下我印象深刻的点。

我的工作是大客户销售培训,曾经在2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其中一家和付老师书中企业还有些关系。所以,我从培训角度来写。

 

1、一个有难度的字:

书中第3页,出现了一个名字:陶彧。

请问,彧,读啥?

不查字典,不上网,告诉我,读啥?

不管你是否认识,反正我是不认识。

不过我的优点是脸皮厚,我不认识也继续读,直到把整本书读完。

在第327页,看到作者“致谢”。我终于明白,付老师为啥用这个字,因为是他儿子的名字。

就在这一刻,我脑中突然闪过我儿子—橙橙曾经问我的一个问题:“爸爸,你觉得谁才是三国演义里的天下第一谋士?是诸葛亮?还是郭嘉?还是荀彧?”

没错,这个字,就是荀彧的彧。

现在明白了吧,为啥很多读书达人,都建议拿到书后,先读开头的序和后面的致谢,以及推荐语,原来玄机在这里啊。

彧,读yù,意指有文采、趣味高雅、谈吐文雅、有养。

 

2、幸运的主人公,集齐了培训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

为了避免大家看完后,只记得一堆美女的名字,我得强调一下,书的主人公是个男的,叫柯锋,柯镇恶的柯,欧阳锋的锋,不是乔峰的峰。

虽然从故事情节上看,柯锋似乎非常惨,经常被男二号蒋鹏处处陷害。

但从我的角度看,作为一个从一线销售管理转培训的新人,他非常幸运。

比如,他有5一线业务经验(他是公司最优秀的加油站经理)、有两个懂培训、支持培训的人力资源领导(人力资源部陶部长和苏部长)、真抓实干的业务领导(销售部副部长肖军)、好的顾问(培训行业专家余智,余智的侄女,后来成为女友的何玉琪)、真实的业务需求(公司每年大量一线新员工入职,急需培训)、好的切入点(加油站的操作技能培训)……

以上这些条件,都是可遇而不可求,都是培训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

这些条件,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个,都是极大的挑战,还没开始,项目就失败了一半。

付老师花了很多笔墨,描写如何和人力资源部领导、业务领导、顾问公司的沟通。

这些地方,值得仔细琢磨,是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干货。

 

3培训新员工的切入点:从操作流程和标准(岗位技能)入手

主人公柯锋刚当上培训主管,就要负责新员工培训。

第二年,他开始策划培训管理者项目、一线主管培养项目和管培生培养项目。

这个顺序,如果换一下,如果刚开始就做后面三个培训项目之一,根据我的经验,90%可能性,柯锋会惨死。

全书326页,一直到214页,作者的重点,都是围绕新员工技能培训项目来展开。

最开始,柯锋列的新员工培训计划,大部分都是通用素质的课程。

还好,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苏芩非常敏锐,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她通过提问,让柯锋意识到,对于一线新员工,最需要的是加油站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培训。

如果不是苏部长及时提醒,柯锋一定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方向错了,再努力都是白费劲,南辕北辙。

 

以下内容,是我的理解,和书中内容无关。

1956年,教育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正式提出ASK理论,把培训分为“态度、技能、知识”三大类。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因为人的大脑构造,决定了对于这三类的学习方式不一样。

后来,豪恩斯坦、马扎诺、乔纳森、加涅、梅里尔等大师,继续进行细化。

 

为了便于理解,我画了一张图。简而言之,越往基层,越需要技能培训,见效越快。

如果反了,就好比给加油站员工讲“领导力”。

千斤铁锤砸苍蝇,费力不讨好,短期看不到效果。

 

豪恩斯坦有一个魔方模型,我特别喜欢。他把行为领域,又从认知、情感和动作的维度,各分为五个层级。



4送给刚从事培训管理的新人八字真言:以点带面,首战必胜

书中有一个世外高人,智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余智老师。

这位余老师,经常会在关键时刻,三言两语,让柯锋恍然大悟。

你可以把余老师,替换为本书作者-付鑫龙老师。

柯锋第一次请教他时,余老师借侄女兼助理-女主人公何玉琪之口,说了一段话:

刚从事培训管理时,不要去考虑大而全的培训体系,而是要以点带面,首战必胜。

(1)以点带面,是指一开始不要把面铺得太广,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非常重要。

(2)如何做到首战必胜?关键是项目制运作。要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来做新员工培训。培训项目设计要考虑两个关键点,时间性和唯一性。

(3)时间性,不仅是要有明确的起止时间,更关键的是要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目标,必须是可观测、可衡量的具体产出!可用SMART原则来检查。

例如,“统一分公司新员工培训的标准,提升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快速胜任岗位”,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不合格的项目目标。如果改成“产出统一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就好很多。

这段精彩的对话,详见第53-55页。

这八字真言,价值数万元,看懂了,就赚大了。

 

5、技能类培训怎么做?带教技术

在书中第九章《带教技术》,69-74页,作者借Amelie老师之口,详细讲解技能培训具体怎么做。

对于需要分步骤、有标准、易模拟的操作类培训,都可以直接套用这个思路。

带教技术的核心是带教任务分解表,包括工序、子任务、合格标准、关键要求、典型问题、工具/资源等。

这个表格,听起来特别容易,真正做过的人都知道,提炼的过程,非常难。

如果你把这章读懂了,就明白如何设计技能类培训,开发技能类培训的课程或工作坊。

后来,主人公用这个思路,在公司内部组织了一次工作坊,梳理了“校园招聘”。

详见第170-171页。

付老师在书中,说了一个金句:


和世界的深度沟通,不在于你学习了多少个工具和模型,而在于你精通了多少个工具和模型!

 

我想起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让主人公乔峰用一套练武人的入门基本功—太祖长拳,打得天下各大门派的绝顶高手,落花流水。

其实也是类似的道理,框架模型,不求多,而要求深,求精。

 

6、黄金思维圈:why-how-what

当柯锋向余智请教“管理生培养”怎么做,余智并没有直接告诉做法。

余智直截了当的反问:“你们公司为什么要招管培生?”

“你们管培生培养项目的目标是什么?”

当柯锋说了两个目标都有,余智摇了摇头,直接说:“如果两个都有,说明这件事,你们领导还没想明白!”

余智反复问,这个项目的定位是什么。

 

发现了差异吗?

柯锋接到任务后,第一反应是“管培生培养项目,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柯锋思考的,是做这件事情的思路、步骤、方法,是how。

余智不一样,余智第一反应,是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余智思考的是起因、意义和目的,是why。

 

著名营销专家Simon Sinek在《Start With Why》中,提出了黄金思维圈。

他建议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按照why-how-what的顺序,才能更深入。


 

7培训的三大驱动:战略驱动、业务驱动、能力驱动

柯锋搞定新员工技能培训后,又被“管培生培养”难住了,再次请教余智。

在第二十章《三大驱动》中,余智提出了培训需求的三大类驱动力:战略驱动、业务驱动、能力驱动。

组织层面是战略驱动,组织要推动内部变革和新战略执行。

业务层面是绩效驱动,业务部门为落实战略,会制定业务目标,以及完成目标的业务策略。

员工层面是能力驱动,为完成这些业务目标,需要配置多少员工,员工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这是任何一个培训项目的地基,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如果不是围绕公司战略目标,不能直接支持到业务部门,培训没开始,就失败了一半。

 

我最近4年一直在跟随田俊国老师学习。

田老师主持用友大学10年时间,打造了一个企业大学标杆。

田老师在2012年出了一本书《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应该这么搞》,旗帜鲜明的提出:凡是不能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都是浪费公司资源,都没必要开展。

在培训行业内,这本书被称为“红宝书”。

2020年,师傅写了另外两本续书:《上接战略下接绩效(2):培训落地新方法》和《上接战略下接绩效(3):组织学习新范式》

英雄所见略同,这几本书的核心,都是在回答这些问题。

 

8如何做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IPO

在第32章《需求分析》,第252-257页,作者讲解了三个关键步骤。

I是输入,P是分析过程,O是输出结果。

I是分析三大驱动(战略驱动、业务驱动、能力驱动),最终O是需求分析和培训计划制定。

 

9、培训成果需要营销:无形成果有形化、有形成果扩大化、扩大成果仪式化

相信所有从事培训的人,都有一个苦恼,怎么让领导和学员感觉这次培训,成果很多,很值得?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三个建议。

1无形成果有形化

例如,完善后的培训计划、重点项目设计、培训管理制度等。

例如,每次培训,都制作一些总结视频,让学员发朋友圈宣传。

看到这里,明白为什么很多培训,都要大家写大白纸贴墙上,而不是在电脑上输入吧?

2有形成果扩大化

利用各种媒体工具,比如公司公众号、内部刊物、微信朋友圈、微博、美篇、抖音、快手等。

有一次,有位老师设置了一个加分条件,就是让大家都发朋友圈,收集点赞数量,算积分。

3扩大成果仪式化

在很多培训课程中,最后都会留出时间来,让学员写心得总结,站起来发言。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培训总结,参训人员只有12位,让大家互相颁发培训证书,总结发言,花了40分钟,现场再配上领奖的音乐,令人印象深刻,效果非常好。

 

10、培训项目要起个好名字,让听过的人耳目一新

37章《黑金计划》,第294-299页,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好例子。

国企都是求稳,之前的管培生培养项目,名就叫管培生培训项目,普通平常,过耳就忘。

柯锋这次把项目,命名为“黑金计划”。

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石油被称为“黑金”。

一方面,客户刚好是一家石油公司。另一方面,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一语双关,妙不可言!

“黑金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石脂”、“白银”和“黑金”,都和客户的主营业务,巧妙关联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人生无处不营销,设计培训项目,也需要营销。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司高层、业务部门领导、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和学员的关注,项目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