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创新思维,用产品经理思路来做培训!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以及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是支撑腾讯成功的重要秘诀,而这一切都源于人才的力量。 以在线学习的策划为例,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套用现成的模板,或选用简版进行改良,而腾讯学院则不断迭代自己的在线平台,在建设PC端在线平台Q-Learing的同时,还推动建设了内部移动学习平台“腾学汇”。“腾学汇”的特点是以项目为单位,为用户进行场景化展现——不同岗位的员工在自己的客户端所看到的培养项目,都与自身的工作场景相关,符合岗位的特点,这些内容也是他们必须学习的知识。即将晋升的用户也能得到腾讯学院场景化的帮助。比如,在参加面试的前几个月,“腾学汇”会定向为用户推送辅导技巧,包括顺利晋级技巧及相关专家资源,真正帮助用户实现辅导能力的提升。而面试前几天,学院将奉上关于实用面试技巧的“大餐”。腾讯 腾讯培训 腾讯员工培训 企业培训

      腾讯公司曾在17年的ATD全球大会上囊括了三项最高奖项——人才发展创新奖、卓越实践奖、卓越实践奖提名奖,成为那一年ATD年度奖项评选的最大赢家。其中的‘人才发展创新奖’是一个由专家委员会提名并评选的大奖。每年只有一家企业获得。腾讯当年卓越的成就和在人才发展方面的创新,盖过了那一年的所有公司!

      能够在ATD大会上大放异彩并非一日之功。“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做培训”,是腾讯学院多年来的心得,即注重用户体验,强调互动参与;应用数据分析,追求最终效果;不断迭代优化,打造极致精品。2007年时,为了有力支撑业务发展与战略落地,也为了有效提升员工能力与成长速度,当时仅有3000名员工的腾讯成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大学——腾讯学院,开始构建腾讯内部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公司核心人才,整合知识分享平台,以有效助力腾讯未来的发展。

      至今,学院仍秉持“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做培训”的理念与务实态度,已建立了一个线上线下结合、覆盖公司全员的学习体系,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员工成长路径,以及特有的三级培训格局,更有效地解决了业务带来的人才难题。通过优化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持续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腾讯学院已成为员工不可或缺的内部成长顾问。


【培养举措 · 从“小白”进化为“达人”】

      腾讯小伙伴喜欢自称为“鹅”,将公司称为“鹅厂”,“鹅”们一进入公司,便开启了从职场“小白”蜕变为“达人”的进化之旅。在这条旅途上,腾讯学院会陪伴每只“鹅”稳步成长,帮助更多新人尽快了解、融入公司,获得成长。

1 “三堂课”

      “10天封闭培训”是毕业生入职后的“第一堂课”,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课堂学习以及篮球赛、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等传统环节,深入学习并感受公司的历史、文化、制度;二是安排毕业生亲身到客服中心聆听用户心声,强化毕业生重视用户的理念,还通过“新人实验站”环节鼓励大家以产品经理的身份“大开脑洞”,不仅使学员初步学习、感受了互联网产品制作的全流程,而且在课堂中诞生了“拦懒”“滴滴广场舞”等一系列“奇葩”的APP产品小创意。

      毕业生进入BG(事业群)后参与的专业培训,是新人蜕变的“第二堂课”。除了培训BG的业务、管理模式、内部产品,BG还将产品、开发、设计等不同岗位的新员工召唤在一起,由大家自由组队提出创新点,或针对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头脑风暴出产品创意,进而做出产品或代码demo。如果某一个产品demo非常优秀,就可以得到正式立项。这在腾讯内部称为“Mini项目”。腾讯学院助理院长吕英刚强调:“Mini项目产出的成果未必都能成为上线产品,但通过这次训练,毕业生们深入了解了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并打开了他们产品创意的大门。”

      每年十一月,也就是所有毕业生们转正后,“第三堂课”——一场隆重的“毕业生回归日”活动拉开帷幕,助力毕业生们的职业发展规划。除了复盘收获、畅想自己的未来规划,公司高管还会与当年的所有毕业生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活动,CEO马化腾就经常参与其中。高管们会围绕行业、产品、文化、业务解惑答疑,坦诚地为新人提供成长建议。

2. 在专业发展中超越自己

      假使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进入BG,公司会根据他先前的工作与学习经验,确定其初始等级(专业员工的发展阶梯通常分为不同职级,职级下有不同子等,同时每人又归属不同的专业发展通道)。每半年,员工都拥有自主申请晋升的机会,一旦“通道分会”(由公司各专业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组成)评审通过,符合能力要求的员工就可以进入高一级别。

      为方便管理与培养,腾讯学院将专业培训划分为5个“族”——技术族、产品项目族、设计族、市场族、专业族,与“通道分会”协同规划并开发课程、研究案例,以及设计培养项目,尽可能实现场景化培训。

3. 激发管理潜质

      业务的快速增长,为公司留下了许多核心人才缺口。因此,辅助人才盘点结果落地的后备管理人才加速培养,对腾讯学院来说就非常重要。 

      对盘点出的未来2~3年可任命的高潜人才,学院规划了“育龙计划”,从如何更好地管事、更好地与他人沟通等维度,初步熏陶其管理意识,由各BG实施培养。而未来一年内计划晋升的储备干部,需参与公司统一组织的“潜龙计划”,通过三天面授、研讨、案例分析、考试交流等学习环节,在管理干部的角色认知、人才的选育用留等管理技能以及公司制度等方面深入学习。同时,学院会为每位学员配备导师,安排挑战性任务,进行持续的在岗培训。正式晋升前,学员还需通过述职环节陈述其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及自身管理方面长短板的分析等。


【培训体系·人才培养分层分级】

      企业如人,腾讯尚处于“青春期”,却拥有3万人的庞大体量以及8大BG的业务分布,这决定了人才培养将是一项浩大而繁琐的工作,只依靠腾讯学院的力量远不足够,还需联动BG与部门,才能进一步贴近业务,真正满足员工培养需求。

      腾讯学院将人才培养分为三层:公司级、BG级和部门级。其中,公司级与BG级的小伙伴均为全职,这意味着每个BG都拥有一支专门负责人才培养的团队,而部门级大多由本部门的业务小伙伴们兼职进行。

公司级,为组织赋能

      最重要的人才培养项目都会在公司级展开,提升对公司战略而言最重要的能力。在这一级,腾讯学院已建立了一套清晰明了、涵盖线上线下的课程体系,员工可随时随需进行选课。而根据盘点结果,学院会定期输出针对不同层级核心人才(包括接班人、产品经理以及高潜技术开发人员)的学习计划,并跟进其晋升率。

      从专业层面来说,产品经理是腾讯业务中较为关键的角色。学院的“产品经理三层加速培养模式”将帮助初级产品经理成长为能够持续运营产品、甚至从战略层面驾驭产品的高手——第一层是“产品经理培训生”,第二层是“三级产品经理训练营”,第三层是“腾飞项目”。

      “产品经理培训生”的目标是锻造未来更出色的产品带头人,从学校招聘高潜毕业生进行为期两年的轮岗培养。“三级产品经理训练营”通过复盘以往的成功产品案例,来沉淀可供借鉴的产品方法论,希望开阔骨干产品经理们的商业视野。“腾飞项目”面对公司眼下最直接的业务挑战,组织高级产品经理进行实战经验的分享与研讨,拓展其产品战略与商业思维。

2. BG级,聚焦问题解决

      聚焦每个BG各自的业务特点及痛点,“针对性重于体系性”是BG级培训的职责所在。8个BG对人才的需求各有不同,比如IEG(互动娱乐事业群)较为不同的地方在于需要游戏策划、美工等岗位,因此,针对这一群体或其他特定学习需求就会以BG级培训为主。此外,BG若有不同流程、政策要求方面的学习需求,也可以自行培训。

【品牌项目·IEG:水滴计划】

水滴计划由于培训效果显著,获得了今年腾讯TSTD大会的联动合作奖。针对本BG基层干部(简称“基干”)的培养痛点,IEG培训团队在水滴计划中开发了一款管理移动学习APP。这个APP聚焦典型的案例场景,通过线上情景带入、游戏化案例闯关以及线下沙龙与案例研讨,提供了实用的管理技能。

IEG培训团队首先搜集了本部门基干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或细节,编成微情景管理案例,比如“下属表现不好,你怎么跟他谈话?”然后,将这些管理案例编辑成可以在手机上呈现的形式,甚至融入闯关游戏里。完成案例教学面授课后,后续还会组织线下管理沙龙,讨论IEG关注的绩效管理、员工关系、员工辅导等话题,养成基干的团队管理胜任力。

【品牌项目·SNG:凌云计划】

SNG(社交网络事业群)的项目核心人才,包括小团队产品和技术负责人,是“凌云计划”的培养对象。其中,“Training+Coaching”的培训模式、“共性+个性”的内容设计最为突出。在面授和教练两种学习形式的配合下,SNG培训团队以具体的实际业务(个性)为主线,围绕企业家精神、经营管理、商业思维、客户导向(共性)等维度,为公司培养出了一批一专多能型人才。

部门级,传播分享精神 

      部门级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建立部门内的分享氛围,例如准确抓住自己部门的需求,鼓励内部经验丰富的人出来分享,以及引进其他部门善于分享的人。部门级的具体培训计划由部门自主决定,而学院则会鼓励各BG分享彼此部门级的培训经验。

      TSTD大会作为腾讯一年一度的培训盛会,是上半年和下半年都会组织的系列活动,腾讯所有的培训小伙伴们都会参与进来。上半年是论坛年会,除了主会场、BG分会场,还特别设有部门分会场,驱动部门间的互相交流,了解行业前沿工具或方法论。下半年,TSTD还分别针对BG和部门组织不同主题的学习分享活动与沙龙,促进腾讯内部人才培养做法与心得的交流。

      另外,作为腾讯的传统节日,教师节成为了为期两周甚至更长时间的系列活动。节日当天早晨,CEO会发一封全公司范围的邮件,祝大家教师节快乐,感谢公司内乐于分享的人。节日来临之前,腾讯学院、各BG及部门的培训人彼此联动,设计出了别出心裁的系列庆祝活动——发布优秀讲师评选信息,在电梯间播放相关视频,以此共同打造“我分享、我骄傲”的氛围;节日当天,深圳、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的培训人将同步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在腾讯内部,三级联动的系列活动远不止教师节,这只是冰山一角。

Tencent Tips:腾讯的人才培养平台

面向腾讯的三级培养体系,腾讯学院为所有负责公司人才培养的同事们搭建了大平台,助力三级之间在公司整体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效联动。腾讯学院运营总监张辉认为,可以将这个平台概括为“共享、支持、成长”三个关键词。

第一,共享,共享各BG间优秀的经验、做法及沉淀下来的知识;第二,支持,在BG和部门级的小伙伴们遇到各类困难时,腾讯学院会有一支专业团队,给予专业与资源方面的支持;第三,成长,每一个腾讯的培训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跟随腾讯学院共同成长。

 

【培养举措 · 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是腾讯公司的经营理念,也深刻影响了腾讯学院的运营思路,并烙印在员工成长路径以及三级培训格局上。学院的用户,即公司内部所有的小伙伴,“他们年轻,思维活跃,不信权威,学习意愿强。”腾讯学院院长马永武介绍,“在业务不断面临挑战的情形下,不仅我们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用户也没有太多学习的时间,我们须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对培训内容与形式进行优化。”

      研究用户需求没有捷径可走,更不可以想当然地猜测用户习惯,为此,腾讯学院从内容及形式、大数据、社交互动、场景化四个方面来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明年,腾讯学院甚至计划一半的选题都尝试用UGC方式(user-generated content),即由用户提出培训选题,学院给予建议来让选题变得更加合适。

1. 追求“轻”与“新”:触发用户兴趣

      内容的有趣、时新以及形式的轻量,是触发用户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腾讯学院规定要定期进行课程新增与出库,如果发现某门课程不适合当下的业务需求,就要及时淘汰出库。学院以前的课程大多为期两天以上,现在更多压缩为一天或半天的轻量培养资源,并且内容聚焦在眼下最直接的业务挑战与实战经验分享,拒绝陈腐方法论的灌输。

① 面向业务的培训设计

      腾讯学院始终重视培训团队对于业务的敏感度,在专业技术培养方面,腾讯学院几年前更多关注PC端的专业技术沉淀,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来临,公司对移动终端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训内容随需而变,迅速转到了移动端内容的沉淀与推广。

      曾经,腾讯学院很注重做海量、做平台,当公司对于商业模式和商业意识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之后,学院就衍生出很多培训项目来满足这一业务痛点。此外,腾讯学院一直在运营“热点+”项目,结合当下影响公司实际业务运作的热点,于每个季度推出1~2期相关业务同事的访谈,并快速推出合集。

② 用微课沉淀最新的经验

      500多门微课是腾讯学院快速沉淀业务小伙伴所需产品经验与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当一位日销售量高达800万的“大神”出现时,学院立即去采访他业务成功的秘诀并做成微课,收到了用户的热烈反响。 

      在QQ会员运营了13年、用户数量依然直线上升的情形下,腾讯学院分析并回顾了这支团队成功的要素,围绕QQ会员新思维与新特权,开发了微课“如何做好产品”。发现微信的用户量直线提升之后,腾讯学院精心策划了脚本、迅速采访微信团队,诞生了微课“透过微信学创新”,分享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做产品的思路。

③ “高手在民间”,打造员工个人品牌

      “近两年,按照一门课一门课地开发,已经跟不上企业奔跑的速度,因此,我们推出了‘高手在民间’的系列分享项目。”吕英刚介绍,“这个项目唯一的要求就是对个人发展有好处,分享主题既可以与工作相关,也可以是身体健康方面的生活知识。”这个项目帮助很多分享高手形成了个人品牌,公司中无论谁有好的经验和做法,都可以到“高手在民间”做即时分享。

      学院对“高手在民间”进行了线上、线下联合包装,配合线下课堂同步开通直播,直播后形成录像上传到线上平台。每期线下课程结束后,学院会及时在公众号输出图文,尽可能完全释放员工的经验与热情。

2. 用户画像:真正理解员工需求

      “了解客户的需要,而不是想要。”这句话在腾讯广为流传,在腾讯学院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借助后台大数据,学院精准地分析了用户画像,深入了解员工的特点与核心诉求。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推送给全体员工之后并不是百分百有效——一篇开发主题的文章,即使推送给全部员工,也只有相关员工才会浏览。为提升知识转化率,须适时推送信息,进行精准营销。

      大数据引领着腾讯学院的内容制作方向。学院形成了大量数据报告,用来分析用户的偏好和实际需求。通过分析在线平台的热门搜索关键词,有助于及时调整或补充培训内容。

      大数据还影响着学院在线平台的布局。从大数据分析能够看到用户使用最多的场景何在,学院便据此将相关内容置于页面最重要的版块。同时,不断摸索用户上线使用的时间规律,决定了学院推送内容的时间。

3. 社交互动:拉动用户参与

      与移动互联时代如影随形的社交互动,也是腾讯学院未来学习方案设计的最重要方向——培训项目应能有效引发用户参与,促动分享与PK。如果学院以前的培训设计思路稍嫌传统,那它现在早已开始打通不同业务/领域之间的互动,开阔用户的思维格局。

【品牌项目 · “讲出你和腾讯的故事”】

学院鼓励来自不同业务的小伙伴点击腾讯大学公众号,“讲出你和腾讯的故事”。这些故事被精编成文章推出后,有力增进了八个BG以及部门小伙伴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共鸣。

【品牌项目 · TALK8】

“8”是指讲8分钟。腾讯学院发起一个话题,凡是感兴趣的员工都可以参与讨论。作为学院自主构建的分享平台,“TALK8”项目能快速呈现已有课程体系未能覆盖、无法即时反映的内容。在“TALK8”平台上,参与者须在限定的8分钟内讲完,将发言机会让位于下一位伙伴。

【品牌项目 · 名家之声】

邀请各行各业“大咖”来公司开讲坛,在腾讯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儿。《三体》作者刘慈欣、《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Twitter 副总裁塞莱什·拉奥(Shailesh Rao)都曾来跨界分享产品营销经验或前沿科技理念。

在积累50多期后,腾讯学院盘点了所有走进腾讯的“大咖”,并制作成可在微信发布的H5。页面设有问答环节,学员可抢答相关问题,分数高者就能领取奖品。更为重要的是,员工可以提出,自己希望什么样的大咖走进腾讯。

【品牌项目 · 管理启明星】

要提升能力,不能仅靠面授课程。为此,针对基干的“管理启明星”项目融进了有趣的互动——群管理员在微信群里抛出微案例,邀请学员发表观点或进行评述。所有微案例均选取自典型的基干管理场景,方便迅速读完。学员只要发表观点,即可获取积分兑换奖励。

除此之外,群管理员不仅要立即整理学员对微案例的心得,反馈专家对微案例的观点,还要定期公布积分,共享最新学习资源,推荐相关书籍,不断丰富线上的基干培养。

4. 场景化:为用户定做独一无二的培训

      ATD经常强调一个词“workplace”,即场景化的培训——紧密结合工作场景、解决实际问题的培训,才是最有价值的。腾讯学院秉持“场景化”的理念,各BG都沉淀了海量的案例与经验,员工在腾讯学院这个大平台上,能够学习到最为实在有用的知识。

      以在线学习的策划为例,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套用现成的模板,或选用简版进行改良,而腾讯学院则不断迭代自己的在线平台,在建设PC端在线平台Q-Learing的同时,还推动建设了内部移动学习平台“腾学汇”。“腾学汇”的特点是以项目为单位,为用户进行场景化展现——不同岗位的员工在自己的客户端所看到的培养项目,都与自身的工作场景相关,符合岗位的特点,这些内容也是他们必须学习的知识。即将晋升的用户也能得到腾讯学院场景化的帮助。比如,在参加面试的前几个月,“腾学汇”会定向为用户推送辅导技巧,包括顺利晋级技巧及相关专家资源,真正帮助用户实现辅导能力的提升。而面试前几天,学院将奉上关于实用面试技巧的“大餐”。

      “身为互联网行业的培训人,我们总是有新的东西需要不断学习与追赶。”马永武说。未来,腾讯学院的一个努力方向是,成为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为用户提供更优秀的学习产品。